张先才
在南京,一种新行当——“砍价员”悄然出现。在金桥市场门前,一位40岁左右的妇女正和两个学生模样的人在谈“条件”,商定由“学生”先去选定中意的款式,然后由她出面谈价,成交后提取成交价的10%作为酬金。 来到一鞋柜前,两“学生”看中了一双“三星”保暖运动鞋,标价是145元。砍价员出马了。只见她拿起鞋,这瞧瞧,那摸摸,良久才吐出了一个价:45元。老板“惊”叫:“这款鞋我今天已卖了好几双了,还没有一双低过90元的。”妇女挑出寻常购物者看不出来的一些毛病,对这种鞋的实际进货价也了如指掌。最后这一双鞋以50元奇迹般成交了。之后,三人还选购了外套、西裤及羊毛衫等。一个多钟头,两“学生”满载而归,中年妇女也获得了45元的酬金。 那位中年妇女原先做服装生意,她发现有很多人,尤其是学生买东西不识货,要花不少冤枉钱。于是她尝试着做起了“砍价员”的差事。不少人接受过她的一次“服务”后,下次往往还会找她,并为她介绍新的顾客。这种专门以帮人砍价而从中获取报酬的现象在南京其它一些商场也存在。专业“砍价员”们大多能说会道,对商品行情也了如指掌。市民对此多持赞同态度,但也有人担心“砍价员”会和业主勾结起来坑害顾客。 (《服务导报》10.23)